“测绘遥感地信岳麓讲坛”第七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
作题为“综合PNT与微PNT体系框架”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副总设计师、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喜院士,应公司测绘学科朱建军教授邀请,于2018年6月4日来公司开展学术交流。6月4日上午,在吴立新教授主持下,杨元喜院士隆重登上公司“测绘遥感地信岳麓讲坛”(Geomatics Yuelu
Forum),以“综合PNT与微PNT体系框架”为题,为公司测绘师生献上“岳麓讲坛”第七讲。
吴立新教授首先为“岳麓讲坛”第七讲开讲致辞。吴立新教授指出:设立岳麓讲坛的目的是“诚邀天下名家地学大师,聚合五岳英才八方名流;纵论遥感科学测绘技术,横陈地信理论空间方法”。“交融碰撞促进创新、讨论质疑启迪思想”,希望籍此扩大威廉希尔测绘学科师生的国际视野和知识范畴,提升威廉希尔测绘学科师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吴立新教授为杨元喜院士岳麓讲坛开讲致辞

杨元喜院士报告开场
杨元喜院士精彩报告
在报告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杨院士就海底PNT、室内导航等新技术,以及测绘科研人员如何参与PNT体系构建等与老师、员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杨院士深厚的学术造诣、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科学家风骨深刻地感染了全体师生,其风趣幽默的语风也不时赢得全场掌声。
杨元喜院士与在座老师员工互动交流
报告结束后杨元喜院士体验威廉希尔教工食堂的午餐
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7月出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研究。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1987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任教授,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空间中心访问学者,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德国波恩大学洪堡研究学者,1998年6月-2008年12月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元喜院士历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2016-),第八届中国科协委员、《测绘学报》编委会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喜院士是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和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理论创立者,主持完成了我国“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科技部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30余篇,EI收录150多篇。
199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德国Humboldt奖学金奖励;1998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03年国际大地测量学会会士(IAG Fellow);2018年获美国导航协会会士(ION Fellow)。